此前,“同一天生日”募捐活动的图片刷屏,但因受助儿童信息问题被质疑造假。今日上午,此活动的联合发起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官方微博发布说明,表示“善款使用全透明”,对于存在疑虑的捐赠人,可以进行退款。
首先,我们先把整个事件的始末先来捋一捋:
12月22日
一个名为“分贝筹”的网络募捐活动在微信朋友圈中热传。该募捐号召网友帮助“同一天出生的你”。网友在活动页面输入自己的生日,系统会自动匹配同一天出生的贫困学生,点击“一元助TA改变命运”,可直接完成一元捐赠。
随后
有网友发现,同一个受助的贫困学生,却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现,而且名字也不同,甚至信息还显示有贫困学生出生在2009年2月29日。
12月24日下午
该活动已经关闭了捐款通道,并称“已筹集善款2555898元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
12月24日晚
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发布:深圳市民政局已成立调查组,着手调查“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活动。
12月25日
12月25日,深圳市民政局约谈了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责令立即停止此次募捐活动。
12月26日
12月26日,深圳市民政局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立案调查。
12月27日
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对“同一天生日”H5发表说明并致歉。公告表示,所有受助小朋友的信息都是真实的,信息错误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低级错误所致。公告中交代了200多万元善款的去向,并对网友的质疑进行了回应。
12月28日上午
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官方微博发布说明,说明表示“善款使用全透明”,对于存在疑虑的捐赠人可以进行退款。
“爱佑未来”基金会8问回应网友质疑
1.小朋友真实性到底有无造假,出现纰漏和疏忽的原因和补救措施是?
扶南所有受助小朋友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其个人相关资料均由各地“驻村干部”和“结对干部”实地走访了解、拍摄并上传。
孩子的信息可以在镇雄县扶贫办查询,也可在国务院扶贫办网站上查询。
H5中出现的问题完全是我们的问题所导致的低级错误,上线过程中总计有6处信息整合的错误没有被及时发现。在后续工作中,我们会对内部审核机制和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复盘。
2.所谓的“提前泄露”是借口吗?
12月22日,“分贝筹”工作人员为测试产品,将活动页面转发到朋友圈,由于粗心大意未及时删除,导致外传。
3.该项目是否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当地政府不知情?
“一对一助学”项目确实得到了当地政府机构的支持。
云南昭通镇雄县扶贫办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曾表示过,“同一天出生的你”募捐活动不是诈捐,还在的信息在国务院扶贫网站上可查。
4.募款具体怎么花?
本次活动总计筹款2941978.00元,所有善款直接进入爱佑未来账户。
善款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452名贫困孩子一年的生活补助,善款将直接拨付至贫困孩子监护人的银行卡。
5.后续的进展公示如何做到及时透明,公众如何查询?
所有捐赠记录,善款发放进展、善款使用进展均会在爱佑未来官方网站及官方公众号上发布。
第一批善款计划自2018年1月16日起陆续发放,后续我们会邀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监督机构参与监督。
6.项目为何会停止筹款?在备案上是否合规?
爱佑未来项目工作人员发现信息错漏问题后,紧急与“分贝筹”技术团队沟通,核实信息并进行改正,同时向公众诚恳致歉,于24日停止筹款。
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的该活动已于8月在“慈善中国”上备案。
7.对于一些公益人士质疑的“传播孩子照片”等隐私和伦理问题,怎么看?
项目的出发点是“真实”,我们一直认为唯有真实的故事或者经历展现,才能唤起更多人的爱心。
但团队整体的确考虑不周,不可否认这会带来隐私问题和信息过度曝光的问题,我们会继续探索一种合理而平衡的公众动员方式。
8.这次风波给了基金会怎样的启示,后续如何更好展开工作?
贫困孩子是真实存在的,捐进来的钱也在基金会的账上,非常安全,请大家放心。
本次事件最大的教训是,由于公益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监管十分重要。
基金会会继续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严谨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受助人、捐赠人,每一个参与到项目链条中的参与方,让每一份信任都不被辜负。
律师说法 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国科: 如何更好地保护受益人是公益行业应该思考的
作为“公益圈”的法律人,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何国科表示,“对这样的创新活动应该鼓励。”近日公众质疑的焦点,在法律层面主要集中在数据有误造假,孩子照片使用是否征得监护人同意,募捐时是否在官方指定平台发布这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的认定需要以民政部调查为准。
“募捐时是否在官方指定平台发布”是目前唯一涉嫌触犯相关法律规定的问题,而在爱佑未来昨日发布的公告中再次回避了这一问题。
单就这一涉嫌违法的情况,如果一旦查实,依照民政部于2016年9月1日颁布的《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中的兜底条款,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或将受到警告或责令限期改正的处罚。何国科说,民政部门立案是本着负责态度的正常程序,行业中不需“大惊小怪”。
站在公益行业的角度,何国科认为,《慈善法》公布之后,中国慈善整体上是越来越规范的,整个行业在不断发展,对于网络募捐的规则意识也越来越强。如面向社会公开募捐需要取得相应资格方能开展慈善行为等已经在行业内达成共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具体的操作层面是公益行业人应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探讨的。
“从行业角度,我并不十分认可爱佑未来这样有‘比惨’性质的操作”,何国科表示,在公益伦理方面,如何能更好地尊重和保护受益人是公益人,做好信息公开,这是公益行业应当借此案例好好学习思考的,“什么样的公益筹款是符合公益伦理的,是真正对行业、对受益人、对捐赠人、对社会、对国家真正有益的,而不是为了募款而募款”。
相关法条
自201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剑指当下慈善机构的乱象,详细规范善款捐赠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明确而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第三十一条,“开展募捐活动,应当尊重和维护募捐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募捐对象的知情权,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
第七十三条,“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
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慈善项目实施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项目实施情况和募得款物使用情况。”
来源 深圳大件事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报 新华社 央视新闻 法制晚报 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官方微博 爱佑未来微信公众号
编辑 钟嘉欣